南振军治痛经案
刘某,女,18岁,农民,1989年1月12日初诊。自诉经行小腹剧痛3年余。患者于3年多前月经初潮,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经前1天即感小腹疼痛,经潮则加重,小腹胀满冷痛,难以忍受,经色暗红,淋漓不畅,呈腐豆片样物下之则痛减,痛时恶心,甚或呕吐,乳房胀痛。每月复作,且逐渐加重,曾多方求医,累服中西药物,诸症仍未见明显减轻。现值经前1周,恐痛作而求治。望其形体尚健,面色晦黯,口唇发紫,舌淡暗有瘀斑,脉弦细涩。诊断:膜样痛经(寒凝气滞血瘀),治宜温经散寒,理气活血,调经止痛。
方用止痛快:当归12克,川艺9克,赤芍10克,桂枝9克,细辛3克,白芷6克,益母草30克,焦楂30克,泽兰12克,元胡15克,没药12克,乌药9克,吴英6克。5剂于经前3天服用,服药中月经如期来潮,经行第1天仍感小腹疼痛胀满难忍,诸症如旧。
遂在平时给艾附暖宫丸加味调理,第2次经潮前3天用下方治疗:当归12克,川艺9克,制附片9克(先煎),吴英6克,益母草18克,元胡15克,度虫4克(冲),全虫2条,九香虫12克,炙水蛭3克(冲),乌药9克,炙草3克。3剂水煎服,月经提前1天来潮,经行腹痛基本消失,经色转红,无块,未感小腹胀满发凉及恶心呕吐,5天后经净。后以艾附暖宫丸调理,随访半年未见复发。
《陕西中医函授》1992年第4期
[评按]此例当辨为寒凝气滞血療无疑,但一诊后效果全无,深思之,其痛剧烈,腐肉样物下后痛减,药后诸症如旧,当属病重药轻,然一般活血祛瘀药恐难遏其势,考之虫类药中有破血逐瘀之功者,如水蛭、魔虫、全虫,该病重非此力宏峻猛之类莫能为用。遂在二诊方中广选虫类效伟之品,与其他药合用,药中其枢,竟获奇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