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荔田治痛经案
车某,女,22岁,未婚,1977年6月3日初诊。
16岁月经初潮时,即发作痛经,迄今已7年,每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,但病未根除。月经周期尚准,惟量少色淡,有小血块,经中小腹痛胀,按之益甚,伴泛恶纳呆,大便不实。经后白带清稀,腰酸乏力,苔白滑,脉沉细。属脾胃虚寒,兼有血瘀,刻诊周期迫近,腰腹坠痛,拟先温中健脾,兼调气血。
处方:炒白术9克,淮山药、云获苓各12克,姜厚朴6克,炮姜炭9克,广木香、粉甘草各4.5克,川草拨9克,川棟子、杭白芍、刘寄奴各12克,元胡索4.5克,制附片3克。3剂,水煎服。
二诊(6月8日)
昨日经至,量少色淡,小腹痛楚较上月为轻,仍不喜按揉。脉沉涩,舌质淡,据“通则不痛”意,予活血化瘀之剂。
处方:秦当归12克,香附米、赤芍药、醋柴胡各9克,五灵脂、刘寄奴各12克,净苏木、川草拨各9克,川艺6克,元胡4.5克,台乌6克,淡吴英、制香附各4.5克。3剂,水煎服。
三诊(6月14日)
腹痛已疾,现已经净,脉亦缓和,苔薄白。嘱每日上午服温经丸一付,下午服二陈丸半付,至经潮前三天,改服下方连服4剂。
香附米9克,元胡索4.5克,川棘子、五灵脂、赤芍药、全当归各9克,广木香4.5克,刘寄奴12克,川草拨、川莺片、台乌药、炒白术各9克。
《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》
[评按]本案初潮即有痛经,经中小腹痛胀,按之益甚,似有瘀滞不通则痛之象,但经色淡,苔白滑,脉沉细其本为虚,泛恶纳少,大便唐薄,白带清稀、腰酸乏力为脾肾虚寒之象,虚寒滞血、气血运行迟滞故经期小腹痛胀。初诊予白术、茯苓、厚朴、炮姜、附片、木香、草拨等温阳散寒,健脾和胃,治其本;元胡、川棟、寄奴等理气活血、调经止痛,顾其标;再加山药利脾肾、芍药舒肝郁,俾肾水得滋,肝木条畅,自能脾胃升降有度。二诊正值经期,则专事理气化瘀,养血调经,使血调经顺,腹痛自止。